Fork from: LiteOS Commit Message
概要说明
目前,社区有多种 Commit message 的写法规范。LiteOS采用的是Angular规范,这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写法,比较合理和系统化,并且有配套的工具。
Commit message的作用
格式化的Commit message有几个好处:
- 提供更多的历史信息,方便快速浏览
- 可以过滤某些commit(比如文档改动),便于快速查找信息。
- 可以直接从commit生成Change log。
Fork from: LiteOS Commit Message
目前,社区有多种 Commit message 的写法规范。LiteOS采用的是Angular规范,这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写法,比较合理和系统化,并且有配套的工具。
格式化的Commit message有几个好处:
中国人忌讳谈生死,不喜欢也不愿意买保险。不过随着中国的国家和保险业的发展,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保险,尝试用保险去规避疾病以及意外带来不可预知的意外。
可能提前到来的中年危机,加之久坐和高强度脑力的工作导致身体似乎日渐变差,最近内心不再平静,恐慌感和不安感随之而来。
这些天我尝试去了解保险这个行业,看不同保险产品的评测,根据自己的实际配置保险。一份合理配置的保险似乎能消除这些不安,使自己的内心回归平静,舒心的生活、放心的工作。
Continue reading
此类需求多出现在运营活动中,通过社交分享的 H5 页面中会有用户交互按钮。用户点击按钮后,如果本机安装了 APP,那么需要打开/跳转至该 APP 中,并在 APP 中触发对应的操作,否则进入到 APP 下载页,引导用户下载 APP,从而获取到新用户增量。
基于 Electron 开发即时通讯 APP,截图功能后期势必成为一个刚需的功能。Webkit 中的 desktopCapture
API 只能截取当前窗口的画面,用户的实际需求还是需要全屏选取范围截取。如果需要一个跨平台的插件实现,可能需要使用原生开发出一个截图应用,然后再暴露给 Electron 调用。
如果你只是需要实现 macOS 平台的截图功能,那么内置的 screencapture
程序也许已经满足了我们的使用需求。我们先在 terminal 中查看下 screencapture
程序有哪些 API 提供
|
|
随着 Web 的发展,HTTP/1.x 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需求,Google 因此开发了 SPDY 作为尝试,HTTP/2 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。HTTP/2 在2015年5月被批准,目前已经在很多 Web 浏览器和服务器中得到实现。
HTTP/2 和 TLS 组合可以提升你的站点性能,并且让用户觉得你的网站很安全。
请确保你服务器的软件版本号支持开启 HTTP/2,否则坑很大,坑死人。
一直对 Hybrid App 有比较浓厚的兴趣。包括几年前玩的 Phonegap/Cordova 和最近玩的 react-native,Webview 模式下的 Hybrid 在 Android 设备上显然有一些性能上的缺陷。 RN 看似不错,很多大厂也陆续把 APP 的部分模块或整个 APP 通过 RN 重写,但前途如何,不得而知,毕竟 “前会玩”。
V2 上很多关于 [ Hybrid App 能否取代原生APP ] 的主题下讨论的热火朝天,不亚于 [ PHP 是否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] 的讨论。为什么是取代而不是共存呢?
Continue reading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官方的 Changelog 这个版本有哪些 breaking changes。其中大部分变更暂时我还没有使用到,所以就忽略。但是 Android 有个变更貌似改变挺大了,也直接导致了大部分的第三方插件直接无法使用
|
|
大概的意思是:这个版本我们变更了 APP 的模板,如果你的插件选择在构造函数中传递当前的 activity,那么在这个版本中需要升级到通过继承 ReactContextBaseJavaModule 来获取当前的 activity,这个改变是可以向下兼容的。
Continue reading
最近把公司一个 Web APP 项目用 Electron 封装了一个 Mac 客户端,主要是弥补了 Web 浏览器的一些先天不足:
其中以前下载方式是通过打开系统浏览器进行文件下载的。因为文件需要鉴权,还得携带一些敏感的 cookie、token 过去,感觉不安全,所以希望文件下载能在 APP 内完成
Continue reading
使用 MacBook Pro 也2年多了,慢慢地积累了一些工作中好用的 APP,帮助自己更高效的工作。正版化也一直在进行着,除了 IDE 用的是教育版订阅之外,其他已经都是正版了(但我不排除 License 授权不支持工作用),力所能及的支持正版吧,毕竟自己也是软件开发从业者。
每个 APP 对应一段简单的描述,数量还不多,就暂时不分类了,大概的排一下。
Continue reading
13年下半年的时候,第一次接触前端的构建工具,那时候好像刚好在某个会议上百度宣布了 FIS 这个工具,然后就选择了 FIS (其实小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有中文文档,这个习惯非常不好,我现在已经强制改掉了)。由于那时候前置知识比较欠缺,使用起来还是有点吃力的,但是基本的功能也在项目开发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。嗯,那时候还比较菜,啥都不知道。
后来来到了现在这个团队,根据公司内部已有的项目,改用了 Grunt 来作为项目的构建工具。那时候需求还比较简单,Grunt 并没有太多欠缺的地方。再后来,由我操刀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重构,我再次选择了 FIS。
由于前置知识的积累以及对 Grunt 的使用,再次使用 FIS 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。我想,如果你已经掌握了 Grunt,可以尝试下使用 FIS 作为某个项目的构建工具,应该会很快的清楚两者之间的差距。
以下开始介绍 FIS 在我所跟的项目里的使用,并没有太基础的入门教程哦,官方的文档虽然写的烂七八糟的,但是还是可以看滴。实在不懂就可以搜索下 issue 或者加入官方基友群,900多号全国顶级互联网公司前端为你解答疑问!
Continue reading